随着敏捷理念从软件开发领域逐渐扩展到各个行业,敏捷的内涵正在经历一场显著的泛化。从最初的敏捷软件开发宣言,到如今应用于制造、金融、医疗等领域,敏捷已经不再仅仅代表一组特定的实践方法,而是成为了一种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代名词。各行各业的组织都在借鉴敏捷的思维模式,希望通过快速反应和灵活调整,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。
敏捷不再只是一个外部的操作指南,而是一种深植于组织和个人内部的状态。通过提升这种内在状态,团队和组织可以在面对变化时更从容、更有效地应对挑战,从而真正实现敏捷的目标,避免在转型过程中出现退步或退化。原子敏捷性(Atomic Agility)让敏捷成为一种持久的文化力量,而不仅仅是一个管理方法。
原子敏捷性(Atomic Agility),以原则为指引,实践所依托。逐渐强化更小单位的敏捷状态从而使得个体、组织走在更为敏捷的道路之上。这里列出的实践(习惯)也鼓励大家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丢弃,并基于原则孵化出自己的实践(习惯)。这里的实践集合并不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,这些实践更像一个个丢入湖中的石头,它期望催化出更多的原子敏捷性。
原则
- 更广阔的视角:看到才能产生紧迫感,才会有响应的可能
- 更强悍的纪律:我们不应该沉浸在不停出现的坏味道之中
- 更明确的灰度:在完美解决和忽视之间,有其他的选择
关于“更”
之前指导过的团队问我,是否有一个最敏捷的团队。我回答他:不存在一个最敏捷的团队。只存在不停否定自己,让自己更强的团队。这个“更”字是一个无法达到终点的过程,它不是你获得了某个认证,学会了某个技能的过程。反而你获得了某个认证,可能会影响你这种“更”的状态。
如果这个字让你感觉到困惑,你可以自行设置一个边界。比如视角的话,看到公司的产品反馈就是天花板可以的,当然也可以是更不明显的社会责任。